湖北省审计厅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06-06-21 信息来源: 编辑:随州市审计局 审核:审计局 字号:[ ]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我省审计工作在“十一五”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1. 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审计职责,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加大专项审计调查和效益审计探索力度,努力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积极服务宏观管理和决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

2.今后五年审计工作总的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审计法,以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人法技”建设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探索效益审计为重点,全面提升依法审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服务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基本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审计工作主要任务及重点

3. 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继续坚持以查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线索为首要职责,在财经领域打假治乱,惩治腐败,促进严格财经法纪,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继续坚持把服务宏观管理和决策作为重要任务,努力提升审计工作成果质量和水平。

——积极探索效益审计路子,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积极探索数据式审计路子,强力推进“金审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审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切实加强审计工作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审计工作管理机制。

4.财政审计

紧紧围绕财政改革和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以省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实现由收支审计并重向以支出审计为主转变。密切关注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深化省本级财政预算审计,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建立规范的预算管理模式。重点审计省本级支出、省直单位部门预算执行和省对地方补助支出,及时反映省本级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促进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规范预算分配和财政转移支付行为,促进省直部门全面加强财政财务管理,推进依法行政。

——加强对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重点审计财政收入质量及财政运行状况,上级专款及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以及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政策落实情况,促进提高地方财政运行质量。

——加强税收征管和政策执行审计。重点审计省地税局,并延伸审计各级地税部门,揭露和查处税收征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依法治税和各项税收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

——进一步深化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重点审计支农扶贫、水利、科技、教育等专项资金,揭露和查处挤占挪用资金、损失浪费等违纪违规问题,促进专款专用、规范资金分配行为。在抓好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同时,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进一步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力度。重点加强对公路、桥梁等重大基础性、公益性基建项目财务收支、工程造价,以及与项目相关的设计、施工、监理、中介等单位的审计,着重揭露和查处挤占挪用资金、弄虚作假套取建设资金,以及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规范投资行为。同时,加大在投资项目中探索效益审计的工作力度,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重点审计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基金以及救灾、捐赠、福利彩票等资金收支的真实、合法情况,揭露和查处截留、挪用资金和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规范社保资金管理,推进和谐湖北建设。

5.企业审计

——以“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为目标,坚持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以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省直大中型企业和重点骨千企业的审计力度,在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同时,帮助企业分析研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6.金融和外资审计

——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审计。以促进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的审计监督,重点检查内部控制及管理、金融资产质量,以及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情况,查处违纪违规问题,从政策、制度和监管上分析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规范管理,依法经营。

——根据审计署授权,加强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重点审计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揭露和处理挤占揶用项目资金、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客观公正地对外提供审计报告。有计划地组织对外债偿还和债务风险情况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促进规范国外贷援款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偿债风险。

7.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加强对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协调与指导,逐步扩大对市厅级党政领导干部及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对市、州长,重点审计财政资金管理、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和工程建设管理等情况;对部门党政领导干部,重点审计所在部门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对企业领导人,重点审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重要经济决策和重大投资项目管理情况。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政,规范经营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党委、政府加强干部管理提供审计结果。

——依照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办法,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8.效益审计

——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相关部门单位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加大效益审计探索力度,主要采用审计调查的方式,在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中开展效益审计,重点查处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损失浪费和国有资流失问题,并围绕项目决策、管理和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深入分析和揭示管理及效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政策、法规层面加强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及时总结推广效益审计经验,注重效益审计方法、评价标准及操作规范研究,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力争到2010年,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50%左右。

四、保障措施

9.强力推进“金审工程”建设

——按照“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在应用”的原则,强力推进全省“金审工程”建设。省厅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全省的技术指导。

——全面完成全省审计机关网络建设任务。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网,建成省厅与各市州审计机关的网络互联,县级审计机关采取“一拖N”的方式,通过市州审计机关联网。

——强力推进0A和AO系统应用。省、市、州和大部分县审计机关完成0A、AO系统部署,并全面有效运用。到2010年,省、市州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面达到75%;县级审计机关达到50%以上。全省审计机关全面实现审计办公自动化。同时,积极探索OA、AO 系统数据交换方式,逐步实现审计管理与审计作业一体化。

——积极探索联网审计和数据式审计。省、市、州审计机关和有条件的县(市)审计机关,依托电子政务平台,与财政、税务等部门和单位联网,积极推进联网审计。逐步摆脱帐套式审计观念,建立信息化财务系统和计算机审计条件下的审计工作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积极探索以内部控制测评为基础,通过对电子数据的收集、转换、整理、分析和验证,实现审计目标的数据式审计方法。

10.加强审计法制和规范化建设

——认真研究审计法律、法规和审计署出台的审计准则和规范,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相关制度和办法。适应湖北审计工作需要,推动和配合做好地方审计立法立规工作。

——加强审计质量检查、复核和管理,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配套措施和办法,完善审计复核、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质量意识,规范审计行为,促进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11.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稳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不断加大审计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积极研究制定审计结果公告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审计公告行为。

12.积极推进审计管理科学化

——改进审计计划管理。以计划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纽带,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制定审计计划管理操作办法,规范审计项目计划制定工作。加强项目计划立项前的调查研究,明确年度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项目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增强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建立计划执行按月通报制度。探索编制中长期项目滚动计划和审计成本管理控制办法,逐步完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机制。

——进一步加大审计资源整合力度,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功能。加强系统内协调配合,继续坚持和完善上审下、同级审、交叉审相结合的审计组织方式,充分利用各级审计资源。进一步键全和完善利用社会力量协助审计工作管理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充分有效利用社会力量。  

——进一步加大对审计情况的综合分析和信息反馈力度,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注重从制度上、机制上分析研究审计情况,准确、及时地向省委、省政府反馈经济运行中带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突出问题,以及严重违法违规的典型问题,更好地服务宏观管理和决策。

——加强审计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媒体,重点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工作成果,审计系统的先进典型,扩大审计影响。

——加强审计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审计统计工作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地统计审计工作成果。加强统计分析,为加强审计工作管理提供依据。

——进一步加大对全省审计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审计工作经验,推动和指导全省审计工作。

——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工作。立足指导审计工作实践,充分利用各方面科研资源,加强效益审计、计算机审计、审计管理科学化等审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研究,增强科研工作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前瞻性。继续办好《审计月刊》,着力提高刊物质量和办刊水平。

——加强审计学会和内部审计协会建设。

13.进一步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

——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十一五”干部培训规划、  “五一五”工程实施计划和审计能手评选制度,并狠抓落实。以更新岗位知识、提高岗位技能为主,加大全员培训力度,重点抓好财经法规、经济管理,特别是计算机和工程技术知识的培训。根据“五一五”工程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审计专家、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力争到2010年,省厅在职干部全部通过审计署组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考试;全省审计系统产生1-2名资深审计专家、3-4名高级审计专家和15- 20名审计专家,并产生一批审计能手。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和完善以岗位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工作业绩考评和奖惩机制,增强审计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公务员法,以德、能、勤、绩、廉作为考核运用干部的标准,继续坚持干部竞争上岗、定期轮岗交流等制度,形成任人唯贤、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

14.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推进和谐机关建设。

——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以确保“全国文明单位”荣誉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一把手”负总责、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全员参与的文明创建领导和组织机制。制定“十一五”时期文明创建规划,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和措施。继续坚持文明创建与审计工作、与构建和谐机关紧密结合,不断深化创建主题,丰富创建内容,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抓好“八不准”  审计工作纪律的执行。加强各项制度、规定和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从严治理审计队伍,保持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清正廉洁。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重点抓好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健全党内组织生活,扎实开展思想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和模范带头作用。

——积极开展审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依法、求实、严谨、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

15. 本规划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