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性中小银行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日期:2021-12-07 信息来源:随州市曾都区审计局 编辑:随州市审计局 审核:审计局 字号:[ ]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体系由以往的政策性银行及国家投资为主的中行、农行、建行、工行占据“大半块”版图变化到如今的各类银行“百花齐放”。地方性中小银行更是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在资本市场的占比不断攀升。作为国家监管机构,我们不仅要肯定地方性中小银行的成绩,更应该重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探究这些问题是否存在可行性对策,以促进地方性中小银行健康发展。

一、当前地方性中小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的限制。地方性中小银行由于其成立的时间较短、分布网点较少、资产规模较小等各种原因,导致其接收大客户的能力不足,其资产规模更多是由许多的小额贷款组成,这就要求了信贷员的业绩任务集中在扩大客户数量上。无论是月底的绩效考评还是个人的荣誉均与“吸储放贷”的数量和规模成正比。而此时银行并未出台有力的风险控制策略,对出现不良贷款的信贷员的惩处力度不足等原因更增加了信贷员对于风险的漠视。信贷员长期效益的考量上失衡,总体上大大增加了银行资金运营成本。同时,部分银行存在男年满53周岁、女年满50周岁退出管理岗位,转任与其职级职位相对应等级的督导员。退出管理岗位人员大多数无办公场所、无工作任务,处于内部退休状态。这与国家提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度背道而驰。部分银行的人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人力成本的浪费。

(二)贷款风险凸显。首先,不良率高位运行。随着业务的拓展,规模的增大,经营过程中不良资产开始出现,经营负担凸显,许多银行顶着较高的不良率运行,这不仅放缓了资金的运行能力,更严重制约银行的健康发展,其危害不可小觑。其次,部分银行合作的民营担保公司处于僵尸状态,担保的贷款及关联人贷款风险突出。

(三)抗风险能力差。地方性中小银行的业务范围受地域限制,所以其规模也有限制性,在面对市场变动时抗风险能力不足。

(四)支持性政策落实不充分。地方性中小银行作为部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否和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发展。由于部分地方对其重视程度有限,地方支持性政策落实不充分,导致其无法享受政策红利。

二、促进中小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进行体制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存贷款激励政策,促进存贷业务良性发展,对客户不良率较高的信贷员加大惩罚措施;提高管理水平,推动科技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适当减少银行员工数量,提升员工素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二)成立资产运营公司。尝试债转股,降低不良率,同时享受部分优质公司经营红利。对于闲置资产及时进行出租或拍卖出售。提高银行的资产使用效率。

(三)整合地区周围法人行。以整个地区为单位设立法人行,形成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在经营范围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大服务本地中小企业的力度,以增加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

(四)实施差别化监管在业务准入等方面监管部门应鼓励行先行先试、积极创新。地方政府要提高对地方性中小银行的重视,为其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曾都区审计局 李宸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