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我有幸参加了省厅组织的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自然资源组的小组长兼主审,从一开始的小紧张到后来的了然于胸,这段经历不仅让我迅速成长,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审计工作的系统性、协作性与使命感。从省厅的统筹部署到团队的协同攻坚,从数据分析的科技赋能到实地核查的精准突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智慧与担当。
省厅统筹,以科学方案筑牢审计根基。此次审计的高效推进,首先得益于省厅“顶层设计”的精准发力。省厅制定的审计方案紧扣国家政策要求,深度融合我省实际和新出台的评价指标体系,任务分解清晰、审计重点明确,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详尽的“按图索骥”行动指南。面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地域差异或政策变动,省厅资环处及时进行指导,组织各地审计组在进点后两周内对被审计地方的主体功能区定位、资源禀赋特点等进行调查摸底,“精准画像”后再动态优化实施方案细节。这种“刚性框架 + 柔性调整”的模式,让此次自然资源审计工作保持方向不偏,又能因地制宜找准特点。
团队协作,以严明纪律凝聚攻坚合力。审计工作的成效,离不开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省厅带队的王处长及处室领导以身作则,以严明的纪律和务实的作风树立标杆。无论是连续数周的加班加点,还是深夜碰头会上的激烈讨论,大家始终并肩作战。忘不了,无数个深夜,大家聚焦“疑点怎么核、问题怎么定”展开实操讨论;遇到难题时,经验丰富的同事主动分享思路。这种“敞开说、一起干”的氛围,让加班的疲惫变成了“共同破题”的动力,更让每个人的经验凝聚成珍贵的集体智慧。
科技赋能,以数据创新提升审计效能。本次自然资源审计深化数据应用,让我们体验了“数据先行、疑点导向”的创新模式。在各审计组进点前,省厅已开始收集自然资源、发改、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数据,组建专业数据分析团队进行比对分析形成疑点,再分发到各地审计组进行实地核查。通过技术分析锁定了覆盖全域、类型丰富的疑点线索,进点后直接带着“疑点清单”实地核查,既避免了“大海捞针”的盲目,又让违规占地、水体污染、生态破坏、围垦河道等问题“浮出水面”,并为后续调查取证提供了关键依据。数据分析团队提供的技术支撑,实地踏勘与资料核实的双重验证,既确保了问题认定的准确性,又丰富了问题类型,提高了审计效率,实现从“经验审计”向“智慧审计”的跃升。
此次省厅自然资源审计体验,让我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审计工作既是国家治理的“利器”,也是生态文明的“守护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次经历为起点,聚焦重点领域,服务发展大局。围绕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大气污染等关键环节,加大审计力度,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化数据应用,构建长效机制。积极探索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数据分析,以智慧化审计手段提升效能。持续提升专业素养,强化科技赋能意识,以专业担当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自然资源审计的崭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