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审计:“三个注重”打造优秀审计项目

发布日期:2025-03-04 信息来源:曾都区审计局 编辑:随州市审计局 审核:审计局 字号:[ ]

近年来,曾都区审计局坚持以培育优秀审计项目为目标,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全程管控,推动审计工作质效再提升。2024年,曾都区选送的“曾都区义务教育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项目”荣获全省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一、注重高位统筹,精心谋划审计项目

一是科学制定计划。锚定上级审计机关工作部署和本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本地发展重点、民生难点、改革堵点,科学规划一批涉及重大政策落实、重要项目建设、重点风险防控的审计项目,以省市县联动的审计方式,切实将审计工作融入发展大局,有序推进审计全覆盖,提升项目谋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二是确定培育目标。将打造优秀审计项目作为审计工作重中之重,对年初制定的审计计划进行全盘研究。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鸡娃”“内卷”“教育焦虑”问题,提前锁定“曾都区义务教育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项目”作为申报优秀审计项目“种子”。构建局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专班具体推进、相关股室配合的工作机制,有力推进审计项目实施。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鉴于义务教育相关审计工作点多、面广、量大,由同一股室承担预算执行审计、义务教育专项审计、教育局经济责任审计、电教站经济责任审计等4个项目,避免频繁进点和重复审计。科学划分工作任务,投资、财务、管理各业务版块专人负责,存疑事项共同研讨,困难问题协调解决,凝聚工作合力。

二、注重全程管控,扎实提升审计质量

一是强化政策研究。牢牢把握“依法审计”生命线,在审计项目确定后,通过召开审前座谈会、集中走访调研、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收集教育领域法律法规20余条,其他地区经验做法30多项,系统梳理往年教育行业专项治理和审计中揭示的各类问题,深入了解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在此基础上对审计工作方案反复打磨,前后修改10余次,保证方案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分工严明,确保审计工作有的放矢。

二是找准审计重点。编制《曾都区义务教育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操作指引》,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及政策落实情况、“双减”政策落实情况、学校布局优化政策落实情况、薄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等12项审计重点,让审计人员按图索骥。强化数据分析,在集中研判的基础上,对筛查出的疑点信息进行实地核查,累计走访相关单位3个,学校11所,推动问题发现在一线、核查在一线,提升审计效率。

三是夯实质量底线。严格对照优秀审计项目评分标准,对所有审计决定及移送文书,从审计程序的合规性、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和执行、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审计记录编制和审核的规范性、审计结论合法恰当性等五个方面入手,检查是否按照国家审计准则要求,是否达到审计业务质量控制等要求,对审计项目进行“自检”,加固审计质量控制底板。

三、注重成果运用,着力拓展审计成效

一是深化以审促改。针对本次审计查出的36个违纪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推动教育部门建立健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的补充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项目建设管理的补充规定》等6项制度,推动教育部门进一步深化开展了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多次联合教育部门开展现场整改督办和整改“回头看”活动,制定义务教育审计查明问题整改清单,全程跟踪督办,整改一项,销号一项,持续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责任,传导整改压力,推动被审计单位发挥主动性、积极性,确保问题真整改真落实真到位。

二是强化线索移送。加强审计移送,向区纪委及区财政局报送移送处理书13份,移送案件线索共涉及11所学校。区纪委监委立案审查2人,开除党籍、开除公职1人,并将部分未立案的问题线索转至主管部门,教育部门对7所学校,11名相关人员立案调查、运用“第一种形态”等处理;区财政局针对移送线索已调减相关学校预算,审计移送成效明显。

三是推动同题共答。针对全区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并深挖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原因,站在服务领导决策的高度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组织审计骨干撰写要情专报6篇,争取领导重视,共获区级领导重要批示13人次,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参考。(李宸宸 王婷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