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5-08-13 11:00 信息来源:随州市审计局 编辑:随州市审计局 审核: 审计局 字号:[ ]

在报告时段内,市审计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共依法开展各类审计项目53个,2个项目再次荣获全省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二等奖。共查出各类问题资金8.5亿元,促进各单位健全规章制度108项,向纪委监委和有关部门移送案件线索14件。同时,坚持推进研究型审计,找准病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形成审计要情专报和审计快报15篇,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12篇次,督促整改和解决各类区域性、行业性、趋势性问题21项,为推动全市城乡融合示范区建设贡献了审计力量。

2023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审议要求,锚定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使命任务,实心实政优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务实笃行保障人民福祉,从严从实抓好财经管理和风险防控,全市示范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有力推进城乡融合。争取5亿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发展油茶产业示范项目。筹资25.51亿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改建农村公路700公里,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209个,扶持建设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140个,恢复和新增耕地13.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7.7万亩,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加力支持经济回稳。共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18亿元、减免房租230.2万元、兑现各类奖补3.87亿元、兑现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635.5万元。发放消费券2579万元,统筹安排5224.4万元支持“荆楚购”、香菇博览会等活动,撬动消费2.5亿元。同时,申报发行到位政府债券资金38.61亿元,有力保障147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持续防范财政风险。将绩效目标管理与部门预算编制同申报、同审核、同批复,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坚持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调整或取消低效无效项目金额5597万元,压减一般性支出1.9亿元。统筹盘活各类财政资金6.4亿元,争取中央、省各类专项资金121.8亿元,有效弥补财力不足。强化政府债务借、用、管、还闭环管理,偿还政府债务本息24.2亿元,偿还隐性债务25亿元,财政风险得到降低。

——继续增加民生福祉。民生支出170.6亿元,占比达79%。足额发放各类种粮补贴2.01亿元,发放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补助3969万元,统筹安排2364万元用于延续实施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统筹安排2177万元用于困难群众、老年福利、残疾人康复等工作。争取中央、省资金9.3亿元,用于重大传染病防控和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稳步压实审计整改。严格落实《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督导检查工作规则》,压紧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逐步形成,整改成效进一步提高。截至2024年9月,边审边改本年度审计查出的问题资金2.2亿元。督促整改2023年度报告所反映的各类违规违纪或管理不规范问题资金4.3亿元,促进资金拨付到位1.93余亿元,减付和追回工程款8297.7万元,上缴或收回财政资金4105余万元,移送的多起案件线索均得到有效处置,问题整改落实率达90%以上。

一、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2023年,市本级公共财政决算收入65.40亿元,支出56.14亿元,当年结余9.26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决算收入28.91亿元,支出18.71亿元,当年结余10.20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收入0.89亿元,支出0.89亿元,当年收支平衡。市本级社保基金决算收入8.97亿元,支出6.28亿元,当年结余2.69亿元,累计结余11.47亿元。

截至2023年底,市本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82.16亿元,纳入平台管理的隐性债务余额54.91亿元,限额内总体债务率为89.15%。市本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2个,投资额共计17.69亿元,实际完成13.65亿元,收入0.79亿元。

审计情况表明:2023年,市级财政围绕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全市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利民惠企和减税降费政策,努力争取相关债券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加大财政收支组织和管理力度,统筹调剂各类财政资金盘活增效,推进“预算一体化系统”升级改造,强化对财政存款的分类管理,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但在债务风险防范化解、预算编制和执行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纠正和改进的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管理及预算执行质效有待提高。主要问题有:财政库款保障能力不均衡,5963.8万元往来结余未确认收入,1.39亿元财政代编预算指标未分配或未支付,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缺乏刚性,48个单位项目指标执行率较低。

二是“过紧日子”政策执行还需加强主要问题有:财政奖励政策清理规范不彻底,726.98万元涉企奖补资金审核不严被整改退回,1309.78万元预拨经费未转列支出或清理收回,对142个单位超标准配置固定资产问题缺少监管,超范围预算并拨付使用财政资金等。

三是政府性债务资金使用不够理想部分“自求平衡专项债券项目”收支赤字,自求平衡难以保障;23个市本级新增政府性债券资金项目进展缓慢;6.6亿元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较慢等。

此外,还存在平台划转资产登记管理不规范、部分往来款难以及时清理、一些产业扶持资金分配量小面散等问题。

二、部门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情况

对17个单位2023年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重点审计表明,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深入推进,发生各类问题数量和金额的总比例持续下降,但仍有一些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项目绩效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财经制度落实等方面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是部分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有待加强。5个单位无预算支出104.92万元,6个单位超预算支出403.74万元,3个单位改变项目资金用途46.61万元,个别单位还存在预算编制过大或不完整不细化、决算数据不真实、一般性费用控制不严或专项预算执行率偏低等问题。

二是部分单位资产管理和配置有待规范。6个单位未健全资产动态更新管理、资产日常清查、损失责任追究等内控制度,4个单位无预算购入51.78万元固定资产,7个单位新增资产未及时入账且未纳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9个单位160余万元资产账实不符,个别单位国有资产出租程序不规范,多个单位购置资产价格和数量超标准。

三是部分单位财务核销和内控监管不严。8个单位财务报销程序不规范,6个单位超范围、超标准或重复报销有关费用,3个单位82万元往来款清理不及时,还有一些单位存在原始凭证不合规、会计核算质量不高、内控制度不完善、现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三、民生领域政策执行和资金审计情况

重点关注了教育、就业、美丽乡村建设和惠农补贴等民生领域政策执行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育领域需强化重点环节监管。共查出落实“双减政策”滞后、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不到位、城区学位供给持续紧张、有关教育收费和代收费管理不规范以及侵害学生利益等各类问题53项。其中:季梁学校会计利用个人账户保管的代收费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和为银行揽储获利,被移送追责;现代教育学校在食堂账中超范围列支费用339.63万元,3名教职工长期屡次挪用学生补助资金等问题,已移送纪委监委处理。

二是就业补助资金管不严格重点抽审了市本级、广水市人社部门和15家相关机构及多家企业,抽审资金8642.3万元,揭露就业补助政策执行和监管不到位、就业补助资金预算执行及审核发放不严格、城镇登记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政策落实不到位、创业担保贷款风险防控难度大等10方面的问题。针对1家企业涉嫌骗取见习补贴资金56.56万元的问题已移交司法处理。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监管有待加强。曾都区和随县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滞留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建成后未充分发挥效益以及改变资金用途、虚报套取资金、出借专项资金、超额超范围支付资金、工程实施和监管不规范等各类违法违规问题20余项,涉及问题正在积极整改之中。

四是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存在把关不严现象。抽审发现,随县在2020至2022年期间惠农补贴“一卡通”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中存在部分惠农补贴闲置未发挥效益、审核把关不严向不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惠农补贴资金和违规发放残疾人培训补贴等问题,共查出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4711.67万元。如随县医疗保障服务中心、水利和湖泊局共有3829万元惠农补贴未通过“一卡通”发放;随县农业农村局审核把关不严,超范围审批发放惠农补贴资金187.8万元。

四、医疗卫生领域专项审计情况

配合纪委监委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关注了药品及医用耗材采购、疾控物资专款以及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

一是医院部分药品、医用耗材及外检服务的采购管理有待规范。2022至2023年期间,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共计1328万元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执行采购政策不严,市中心医院、市妇幼采购外送检测服务未公开招标。同时,3家医院采购同种医用耗材的价格和同一机构检测服务的结算比例差异较大,增加采购成本440万元。此外,3家医院还存在药品耗材款付款周期长、账实不符、信息化建设存在漏洞以及126种药品调价不及时等问题。

二是疾控物资及专款管理有待规范。2021至2023年期间,市疾控中心430.88万元疾控物资未按要求登记入账,改变212.44万元疾控专款用途弥补经费不足,坐收坐支非税收入387.47万元。此外,还存在“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不到位、应收账款游离账外、实有账户管理使用不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三是市红十字会捐赠款物管理有待规范。市红十字会存在部分捐赠款物未纳入账内核算、未建立捐赠款物台账、捐赠款物验收入库及领用管理不规范、对部分捐赠款物情况缺乏监管、信息公开不完整不及时等23项问题。如因监管不到位,相关学校将新华书店定向捐赠的258.61万元物资未纳入账内管理,市疾控中心将11.2万元受赠资金未用于指定用途。

五、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持续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审计,今年重点关注市金控集团及其下属公司2020至2023年政策执行、风险管控、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

一是部分惠企政策落实不到位。市金控集团下属子公司续贷周转贷业务未按规定明示年化利率,26笔业务共计2.1亿元按4%提前收取保证金838.28万元,变相提高贷款利率。

二是部分国有资产管理有待加强。2021年,市金控集团及相关下属公司未经事前集体决策接收3处共计2464.7万元抵债房产,其中1处抵债房产长期闲置利用率低;2811㎡移交房产和776.39万元抵债房产产权登记手续未及时办理。

三是企业运营风险管控不严。市金控集团及相关下属公司存在购买不良债权程序不规范、部分担保业务代偿资金追回困难、对参股股权管理及合伙人出资约束不到位等问题。

此外,还存在银行账户管理不规范、往来款清理不及时、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六、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试点情况

曾都区2021至2023年度土地出让金收支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9家企业欠缴土地出让金1799.9万元,且追缴周期长、难度大;无依据变更224.83亩土地利用现状;783.99亩土地未批先用、批而未供或供而未用等。

广水市2023年植树造林相关资金及政策执行情况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生态环境系统治理要求落实不到位, 435.62亩造林地块不符合规定,未按规定履行造林合同等。

随县矿山修复项目审计调查表明,随县已完成7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和18个饰面用石材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并通过专家验收,但也存在石材行业清洁化生产水平较低、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有差距、栽种树苗成活率低以及矿渣、锯粉等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不足等问题。

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14个政府重点投资项目送审总金额25.6亿元,审减8557.8万元,移交问题线索8件。

一是部分项目概算执行不严。8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概算批复或合同约定,未经审批调整投资方式,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建设成本增加,甚至出现超概算问题。如浪河至何店一级公路建安工程超概算1.02亿元。

二是部分项目建设资金管控不紧。10个项目存在会计核算不准、超进度支付工程款、挪用专项债券资金、扩大建设资金支出范围、结余资金管理混乱等问题,涉及金额1.8亿元。

三是采购和招投标不规范。部分项目存在违规采购、应招未招、规避公开招标、先签合同后招标等问题,共移交案件线索5件。

四是部分项目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9个项目存在违规转包、成本控制不到位、多计多付工程款、合同执行不严格、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建设进度滞后等问题。

八、审计建议

(一)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积极推进大财政体系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压减非刚性支出,全力服务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完善重大政策落实督察机制,强化财税、产业、金融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行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财源,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增强财政支持和保障能力。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从源头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面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和绩效管理,严格执行预算绩效与预算安排挂钩制度,做实做细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内审体制机制建设,构筑好“第一道防线”。用好审计监督和财会监督贯通协作机制,依法依规查处各类违反财经法纪问题,严肃财经纪律。

(三)聚焦重点领域监管,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聚焦财政领域,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守住债务风险“红线”,加强专项债券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聚焦民生领域,严厉打击骗取套取、挤占挪用民生资金等行为,确保民生资金“活水流到头”,办实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聚焦政府投资领域,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强化全程跟踪问效,推进招投标及工程结算等方面问题专项治理,压实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促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聚焦国资国企领域,规范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盘活用好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聚焦资源环境领域,加大联合监管执法力度,督促严格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四)夯实审计整改责任,凝聚抓好整改强大合力。深化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审计跟踪督促、各类监督协同配合的整改工作机制,对审计整改重点单位、重点事项进行联合督办,通报审计整改情况。制定《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分类和结果认定办法》和《审计整改不力约谈实施办法》,压紧压实被审计单位主体责任,推动问题真改实改。深化审计与纪检、巡察等各类监督贯通协作,推动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线索一体“查、追、改、治”,切实将审计监督成效转化为治理效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