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财政审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日期:2022-04-27 信息来源:随州市审计局 编辑:随州市审计局 审核:审计局 字号:[ ]

一、财政审计发展阶段现状

随着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审计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财政审计工作蓬勃发展。近年来,财政审计坚持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方式,运用大数据创新审计方法,结合预算执行全覆盖,在坚持查出违纪违规问题、发现体制障碍和机制缺陷等方面积极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为促进深化改革和规范管理贡献了审计力量。现阶段财政审计发展存在以下特点;

(一)不断推进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

预算执行审计是地方审计机关最重要的审计工作,是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两个报告的基础,也是财政审计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后,各级审计机关不断推进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如:湖北省审计厅和所辖地市州局在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上实行“两统筹”,充分整合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在审计项目上,积极推行“财政审计+”项目审计模式,运用融合式、嵌入式、“1+N”等审计方式,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专项审计调查深度融合到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通过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数据分析提高审计效率 、突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等方面拓展了财政审计广度和深度。

(二)加强大数据审计应用力度

审计署“十三五”规划提出,我国将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实现对经济社会各类主要信息数据的全归集,基本建成数字化审计指挥平台、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审计综合作业平台、模拟仿真实验室和综合服务支撑系统,构建国家和省级审计数据系统,形成“国家审计云”,推动实现审计全覆盖。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财政审计基本形成了以财政预算管理系统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大数据技术对公共财政资金、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以及社保基金等资金进行比对,通过“财务数据采集全覆盖、数据集中分析全覆盖、分析疑点核查全覆盖”等方法,确定审计重点,有效的提高了审计效率。近几年,湖北省审计厅坚持科技强审,逐步建成了全省审计一体化的信息综合服务保障体系,特别是财政审计结合医保社保基金、农业和自然资源等项目,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持续推进财政审计全覆盖。

(三)有效统筹审计项目整合力量

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要求,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更高要求。财政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永恒主题和重要任务,要在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发挥职能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财政审计必须跳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框框,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财政审计范畴,对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绩效实行全过程审计。现阶段,各级审计机关不断统筹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将预算执行审计与党政部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政策跟踪审计等项目紧密结合,做到一次进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不留死角。同时,加强领导,注重协同推进,成立财政审计领导小组,统筹运用审计力量开展财政审计工作。

二、财政审计工作困境

随着国家审计功能的不断拓展,对财政审计的要求也更高,现阶段财政审计机遇与挑战并存,不仅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也面临着困境。

(一)审计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到位

审计思维方式对审计工作具有指向性的作用,财政审计的审计思维方式在层次上的要求应该更高,需要站在国家治理以及健全国家财政的高度开展工作,不仅仅是对财政资金或政府部门的审计,而是要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国有资产安全等,并提出体制性、机制性的建议,履行“经济卫士”的职责。目前财政审计反映的一般性微观问题较多、宏观问题相对较少,提出就事论事的整改性意见较多,建议性意见相对较少的,缺乏规范财政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防控财政风险、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的审计思维。长期以来,财政管理中的一些规章、制度本身是财政等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的,这些规章、制度对其他部门和单位的行为规定的较为具体,在约束自身行为方面较为笼统,一方面给有关部门钻政策空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也导致审计机关在查处某些问题时无章可循。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审计人员解放思想,运用开拓性思维方式,克服政策、制度、法规限制,创造性地开展财政工作。

(二)审计涵盖深度还有待挖掘

对审计机关“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更包含着对审计范围的宏观指导性。财政审计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审计理论导向还是财政体制改革都要求财政审计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但是当前财政审计,还没有完全从一般预算收支检查向政府公共财政收支、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会保障基金和政府性债务审计等的转变,还没有做到向全面监督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的转变。地方审计机关每年都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工作报告,部分一般性的违法违规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往往很少反映,不利于体制机制的完善。预算执行审计作为财政审计的主要内容,还没有向检查资金分配、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编报等预算执行约束监督机制转变。这种思维方式,缩小了审计视野,弱化了审计功能,降低了审计成效。

(三)审计成果的利用还有待提高

受传统审计习惯的影响,当前财政审计成果的建设性较弱,存在审计发现的问题多而杂,涉及的多是具体的细节问题,导致问题屡改屡犯、审而再犯的多,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整改的少,能够给领导干部提供决策依据的更少。究其根本原因,是审计质量不高,关注微观问题,不善于从宏观的入手,大多数审计人员从凭证到账面查找问题多,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少。目前,大多数地方缺乏落实审计整改标准、机制和考核措施,审计整改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建立健全整改机制和配套的考核措施,就不能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三、发挥财政审计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财政审计有效性作用,促进建立效能政府。

财政有效性是指财政政策的实施引导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和国际收支的变动接近预定政策目标的程度。财政审计的有效性旨在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准确把握审计期间财政部门在做好经济发展中实施的财政政策的准确和有效。政府的本质是服务人民,就是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以合理成本交付公众偏好的公共服务。财政责任主要包括财政资源获取与使用的合规责任,以及财政资源使用结果的绩效责任。财政财务收支的合规性是财政审计的基础,合规责任强调对相关法律法规、预算与财务报告规定、支出标准以及相关程序与流程的遵从,关注相关部门和单位行为的正当性。因此,财政审计要密切关注财政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审计触角更多地伸向财政经济的风险领域、风险环节,特别是政府性债务风险,要摸清债务规模、结构、负债水平、偿债能力,对风险水平进行评估,促进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财政经济安全,促进建立效能政府。

(二)充分发挥财政审计宏观性作用,促进建立绩效政府

财政审计与其他行业审计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他行业审计专注于某一类财政收支项目,着重于调查的深度,从一定意义上可被视为财政审计的一个分支,其结论和建议可供财政审计借鉴和参考;财政审计可凭借业务范围宽泛的优势,从更宽广的角度对其他审计结论进一步核实和拓展。现阶段,财政资金在制度建设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一些财政专项资金设置类别过多、政策内容交叉重叠;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缺乏有效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相对粗放,不能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难以对资金使用的实际效益做出客观评价。绩效责任强调财政投入的经济性、财政产出的效率,特别是财政成果的有效性,关注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合理成本向公众交付其偏好的服务,涵盖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成本、及时性、平等性和可得性。现阶段,财政审计重“真实、合规”,轻“效率”,更多关注的是财政合规责任,在绩效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但目前财政部门已从传统的“聚财、理财、用财”向较成熟地运用财政杠杆和宏观政策功能转变,这就需要财政审计结合绩效审计,更加关注财政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作出正确的评价,促进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落实,建立绩效政府。

(三)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系统性作用,促进建立廉洁政府

财政审计与其他行业审计相比具有范围广、政策性强等特点。财政审计不仅涉及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核算、管理、使用、监督等多个环节,还涉及筹集与使用财政资金的众多部门和单位,而其他行业审计的范围比较狭小,仅限于某一类财政收支项目或特定的经济事项。现阶段,政府及其机构存在职能重叠,内容重复和项目碎片化,容易滋生腐败。开展财政审计是促进政府部门明确肩负的经济责任与克服政府经济活动低效率与浪费的有效手段。一方面,从范围上横向拓展,把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财政审计范畴,改变过去侧重于时点、单个、静态和阶段性事后监督的做法。另一方面,从流程上纵向延伸,紧跟财政资金走向,重点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紧扣资金、项目主线,加大对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审计监督力度,揭示重大决策失当、重大损失浪费,确保违规必究、违纪必查、违法必惩,不断提高财政政策质效、促进权力规范运行,推进建立廉洁政府。

四、做好财政审计的具体建议

(一)做好调查,练好“基本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财政审计内容多,涉及面广,做好调查,谋划项目为项目实施打好基础。

1. “一盘棋”谋划。在确定年度审计项目时,要围绕全部政府性资金,将所有审计项目纳入“一盘棋”通盘考虑;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主题、以满足“两个报告”内容的需要为目标,嵌入其他专项审计项目,形成主次分明,统分结合的一个整体。

2.“抓重点”思路。在充分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确立财政审计的重点,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应将整个审计任务按财政资金运动环节细分,既要有总方案更要有明细方案,各方案之间要力求做到互相对应,确保整个审计实施方案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要在四个层面上力求突出重点:一是摸清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分布状况及总量规模。二是审计并分析全部政府性资金的主要支出方向。从资金的投向上看政府的行政理念是否先进,资金使用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从支出重点看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是否完善,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是否到位。三是检查评估全部政府性资金的管理现状。四是分析评价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变动趋势。

(二)做好整合,淬炼“锋利刀”

要发挥财政审计建设性作用,各类审计资源的整合尤为必要,包括审计机关内部的审计资源整合、外部的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资源的整合,也包括审计信息资源的整合。

1力量整合。要改变过去各个专业审计各自为战、力量分散、过于专业化的局面,打破处室界限,集中优势力量,统一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各专业处室的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做到重要项目重点突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素质整合。一方面挖掘潜力,对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充分挖掘审计人员的潜力。如:选派业务骨干到对口财政、税收等业务部门学习,使审计人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充分锻炼,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等外界的交流合。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广泛引进各类专业人才,造就一批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富有审计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断加大培训力度,

3.信息整合,构筑审计信息平台。形成审计信息的共享机制,便于及时交换各种信息,更将有助于财政审计大格局项目的有效推行。如:通过财政联网审计,实现了从零散数据到审计数据库的集中,使审计数据得以共享。

(三)严格管控,打好“组合拳”

严格的审计现场管理,是财政审计的质量的保证,这就需要审计组严谨细致的执行审计业务流程。

1.定期业务讨论会议制度。定期的业务讨论会,一方面可以让各审计小组从其他审计小组的工作成果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和思路,为自身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检查各审计小组的工作质量,促使各审计小组合理地安排工作进度,同时,也可以避免重复审计,减少工作量。

2.加大审理复核力度。财政审计中,负责审计质量把关的法规部门应创造性地开展现场审理复核工作,及时认真复核审计证据和工作底稿。开展现场复核工作,不仅可以减轻复核人员以往审计后集中复核所形成的工作压力,也便于复核人员及时了解实际情况,把好质量关。

(四)深入研究,锻造“优质钢”

2020年审计署党组书记、审计长侯凯在审计署集中整训时要求,“要把开展研究型审计作为头等大事,聚焦主责主业,着眼促进改革,在揭示问题的同时,推动完善制度机制,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财政审计要突出重点深入开展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1.深研究提出审计建议。根据《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凸显财政审计的综合性和宏观性。我们审计人员应提高洞察问题的敏锐性和选择重点的敏感性,善于从宏观上对财政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归纳分析,透过现象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从体制、制度和机制等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2.高质量反映审计成果。财政审计的“两个报告”是全面反映审计成果的主要载体,应把握重要性原则,围绕财政审计的宏观性、全局性目标,揭示问题。要组建专门的写作班子,对所有的信息内容进行综合、筛选、精简、提炼,力争既全面反映财政审计成果,又突出重点,有较强的针对性。

3.重整改巩固审计成效。应把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的检查和反馈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贯穿整个审计全过程。审计阶段,能整改的问题要求被审计单位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酌情限期整改。审计结束后,定期进行审计回访,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以提高审计成效。审计公告时,应将整改落实情况一并进行公告。

参考文献:1、审计署《“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2021;

2、《不断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人民网 2022;

3、严雁《立足大数据 推进审计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审计厅网站2021;

4、相关审计机关《研究+财政审计》审计署网站 202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