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校园餐”管理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环节,始终是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在开展的教育领域相关审计及“校园餐”专项整治中发现,我市中小学在食堂外包经营、食材采购、财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一)强化食堂内控体系建设。健全食堂内控管理和风险防控机制,制定有力有效的招标采购及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公平有效的供应商准入与退出评估制度,构建食堂物资采购计划、执行、入库、验收、出库、盘存全流程管理审核机制。成立学校食堂管理委员会,加大对食堂采购及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内控制度合理设置岗位并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形成不相容岗位相互制约、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将食堂财务监管纳入党委(组)重大事项决议和纪检部门重点监管范围,定期对食堂财务及制度执行等方面进行审查,以常态化内审促进食堂管理效能提升。
(二)提升食堂财务管理水平。完善食堂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收支管理,强化预算与成本管控,加强对食堂收支、成本核算和票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的审批和报销流程,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建立岗位定期培训机制,加大对食堂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全方位提升专业技能与业务水平。强化内部管理,严格落实食堂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将食材采购信息、成本核算及财务收支结余情况在食堂进行公示,增强财务管理透明度。充分运用数字食堂智慧平台加强食材采购、配送管理、智能称重、验收核价、财务结算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三)完善外部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外部监管,构建多方参与的贯通协同监督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联合纪检监察、财政、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常态化食堂专项检查和审计监督,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惩处力度,切实保障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搭建家校共管监督平台,成立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委员会等组成膳食管理委员会,定期对食堂膳食、服务质量、伙食费结算和食堂财务等进行巡查与综合考评,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优化食堂管理举措,助推中小学“校园餐”规范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